多和一些积极充满正能量的朋友走动,这样那些阳光才会照进你的内心,不要和那些心理消极,总是在抱怨的人在一起,这样只会让你的压力越来越大。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忽冷忽热,反复无常,使人捉摸不定。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多疑多虑,缺乏判断力。较弱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太过在乎外界评价,心理承受力差。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常常意见分歧,各搞一套,会使子女无所适从,因而形成易生气,警惕性高,两面讨好,投机取巧,好说慌等特征。心理空间在矛盾中易出现严重的紊乱状态,较其他类型的教养方式而言,孩子出现精神分裂的几率较高。
我经历了每一位孩子在家长只看到表面问题,不是足够的重视下,认为孩子问题不大,孩子一步步不被理解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太正确,由刚开始的叛逆,到厌学,到逃避现实沉迷手机,到偶尔找借口不去学校,到休学,到抑郁,到自残,到轻生,每一个过程家长所经历的都是什么心理路程呢?我来告诉你们,刚开始看到问题了,家长知道疼一下,赶紧想办法,但是方式方法不对,然后慢慢的家长习惯了孩子当前的状态,选择了妥协。然后下个阶段孩子问题又加重一些,家长又知道疼一下,又习惯了,直到认为这孩子确实废了不行了,家长放弃了,认命了。家长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一步步的变成这样?不可否定的事实是,被家长一步步引导的。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长认为造成孩子目前的情况跟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一点关系,甚至理直气壮的告诉老师你们有本事去联系孩子,我又没什么错,不要跟我说这么多,孩子不听话我就是要打死他。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父母,应该抓住这些闪光点,通过鼓励,使它成为孩子进步的启动点,用这小小的星星之火,认真对待每一颗心灵迸发出的火花,发现它,抓住它,强化它,也就是说努力去发现、鼓励、扩大孩子的每一个优点,把每一个优点都当作潜在的启动点。
对于孩子学习上的难点,家长可以让他寻找各种关联内容,或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者在规律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这样有助于孩子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结,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家长可以让孩子把某一科目的知识,都用图表的形式联结起来,体现出相互间的关系。这能让分散的知识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尤其在自己动手总结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